管理培訓
管理培訓_*_ |信匯中正領導力

企業(yè)高增長不能寄希望于并購

當前位置:
企業(yè)高增長不能寄希望于并購

近期又一家國際大公司陷入了困境。

據媒體報道,曾被譽為“互聯網帝國幕后王者”的軟銀,為了減少自身負債,忍痛割愛,首次拋售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

要知道,阿里巴巴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時,軟銀曾憑借手中持有的阿里股份賺的盆滿缽滿。孫正義個人財富凈值也因此達到166億美元,重回日本首富位置。

阿里巴巴的價值難以估量,如果不是軟銀深陷危機,它怎么可能斷臂求生,拋售阿里股份?

「公認的“印鈔機”卡殼了」

在軟銀之前,另一家國際大公司雅虎同樣陷入困境。這家公司更慘,不僅賣專利,低價拋售核心業(yè)務,為了維持運營,還將本來用于建設未來全球總部的地塊出售。

不僅僅是雅虎和軟銀,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fā)展,不少曾經被認為是最賺錢的商業(yè)帝國都走向沒落,例如大家熟知的朗訊科技、摩托羅拉、柯達、王安電腦公司等….這些昔日的巨頭,要么被收購,要么申請破產。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雖然,這些公司處在不同的行業(yè),衰敗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這些國際大公司在發(fā)展過程中,都曾犯過一個相同的錯誤,那就是“買買買”。

「“買買買”給大公司帶來的苦果」

面對新的商業(yè)潮流,這些國際的大公司把希望寄托于通過并購創(chuàng)新型公司以取得高速增長,或者滿足資本市場的預期,從而忽視客戶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的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最終導致公司體量“虛胖”,企業(yè)文化龐雜,創(chuàng)新乏力等問題,慢慢被用戶和市場所拋離。

上文提到的軟銀和雅虎也犯過這個錯誤。

自2013年以來,軟銀一直債臺高筑,在拋售阿里股票之前,軟銀已身負1000億美元債務,這與他收購的Sprint(美國第三大運營商)一直虧損有很大的關系。

2012年10月,軟銀斥巨資收購Sprint多數股權;2013年7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準了軟銀以216億美元對Sprint的并購。收購完成后,軟銀擁有Sprint公司78%的股權,成為日本第一大運營商、繼中國移動和Verizon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運營商。

但在收購完成后,Sprint虧損不斷增加,客戶不斷流失。2013年第2財季Sprint凈虧損6.99億美元,2014年第2財季Sprint凈虧損7.65億美元;而2014-15財年, Sprint虧損15億美元。

據彭博統(tǒng)計的數據,軟銀已身負超過1000億美元的債務,因過于龐大,美國評級機構穆迪已把軟銀的長期信用評級降至垃圾級。

而面對商業(yè)環(huán)境的變化,雅虎曾寄希望通過收購初創(chuàng)公司以推動公司業(yè)績的增長。自1997年以來,雅虎已收購了超過120家初創(chuàng)公司。據美國知名財經 頻道CNBC網絡版報道,雅虎成立至今已動用約170億美元進行收購。事實證明,這些并購并沒有提升雅虎的估值,反而將雅虎拉入了泥潭。

再看看世界手機鼻祖摩托羅拉。

1928年,33歲保羅·加爾文(Paul Galvin)創(chuàng)立摩托羅拉公司。在創(chuàng)辦之初,保羅·加爾文就把利潤放在公司最重要的位置。從1959年到1990年(保羅·加爾文卸任董事長的那一 年),摩托羅拉年營收從2.9億美元飆漲至近110億美元。1994年,摩托羅拉躍居財富500強美國上市公司排行榜的第23位,營收規(guī)模達220億美 元,凈利潤接近20億美元,摩托羅拉曾是世界公認的印鈔機。

摩托羅拉是數字蜂窩技術的早期開發(fā)者,1980年代末,保羅·加爾文主張用Iridium(銥星)衛(wèi)星系統(tǒng)來提供蜂窩系統(tǒng)不能做到的全方位覆蓋。 1991年,摩托羅拉對銥星實施收購計劃。銥星曾被追捧為“創(chuàng)新性、革命性”的通訊工具,但由于用戶稀少、話費昂貴而無法持續(xù)推進。2000年3月,銥星 公司正式破產,摩托羅拉為此損失了近50億美元。銥星的破產被解讀為摩托羅拉開始走向衰敗的分水嶺。

當然,摩托羅拉無視客戶,拒絕常識,也是他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2007年喬布斯發(fā)布了第一代iPhone,徹底顛覆了用戶對手機的定義,彼時,摩托羅拉仍在力推Razr(RAZR主要是摩托羅拉超薄手機系列),對Razr抱有幻想,拒絕改變。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布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公司。不過谷歌對摩托羅拉仍不看好。2012年,谷 歌將摩托羅拉核心專利以外的機頂盒出售給了Arris公司;2014年,將摩托羅拉手機業(yè)務出售給了聯想集團。而據近期聯想集團發(fā)布財報顯示,截至 2016年3月31日,聯想集團2015財年收入為449.12億美元,同比減少3%,凈虧損1.28億美元。

從一個百年的商業(yè)帝國,到像被踢來踢去的皮球,摩托羅拉的商業(yè)史令人唏噓。

另一個受累于并購的例子是朗訊科技。這家成立于1996年,出身AT&T(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曾連續(xù)兩年被《MIT技術評論》評為全球電信領域技術最強的企業(yè),還擁有美國國寶級研究機構——貝爾實驗室的企業(yè),最終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巔峰時期的朗訊科技,市值高達1340億美元。但在2002年9月,它的股價一度跌到每股幾美分,被評為垃圾股,員工也由鼎盛時期的15.3萬,裁 員至3.5萬人,一度曾瀕臨破產。2007年,朗訊科技尋求與法國的阿爾卡特公司合并。但合并后的阿爾卡特-朗訊連續(xù)虧損5年,累計虧損達124億美元。 最終于2015年4月被諾基亞以156億歐元收購。

從1996年創(chuàng)立到2002年9月被評為垃圾股,這6年的時間里,朗訊科技共經歷了36次并購。它寄希望于通過并購,快速取得收入,以帶來高增長和高市值。結果事與愿違!

當然,朗迅科技的由盛轉衰也跟全球電信業(yè)走下坡路的大環(huán)境有一定關系。

「前車之簽,高增長不能寄希望于并購」

知名財經作者吳曉波曾經在他的一個視頻節(jié)目“百年企業(yè)的要訣”中總結了企業(yè)“基業(yè)長青”的三個要點。一要緊抓市場需要,時刻以客戶為中心;二要注意控制成本;三是要創(chuàng)新,掌握核心技術。而“買買買”的并購手段,對于企業(yè)來說,絕不是“基業(yè)長青”的良策。

“并購”手段用的好,對企業(yè)來說只能算是錦上添花,但想靠“并購”實現跨越式的增長,從長遠看,只能是癡人說夢。

反觀中國的一些公司,他們確實存在“有管理,沒技術”的困境。他們寄希望通過并購來帶動高增長,以滿足資本市場的期待,卻忽略了最核心的兩部分,市場需求及創(chuàng)新技術。長此以往,這些企業(yè)慢慢就會變成病危的“大象”,逐漸被市場拋棄。

那么,企業(yè)衰敗之前有沒有什么癥狀?

知名媒體人侯昌曾總結了“預示公司衰落的個10征兆”。我們再次重提,希望給大公司和企業(yè)家以啟示。

一、不再受關注,包括被黑。

二、公司不再是人才的首選。

三、公司不僅慢,而且傲慢。

四、產品和服務漸漸被習慣。

五、提出很多未來科技,但短期沒產品。

六、不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領域的競爭。

七、開始進入自己的上下游。

八、開始高調進攻其它成熟市場。

九、對廣告報以不切實際的期望。

十、企業(yè)給人感覺越來越公關。

成就高成效,實現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訓教材限時特惠! 立即購買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