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來的沖擊》開始,到《第三次浪潮》《權力的轉移》,再到《未來的戰(zhàn)爭》《再造新文明》,一路下來,我們已然習慣托夫勒的敘事方式。他擅長從宏大、全景的視角切入,然后在汗牛充棟、眼花繚亂、令人驚奇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趨勢,舉輕若重同時又能舉重若輕。所以,閱讀托夫勒我們需要有兩個注意:注意,他不會錯過世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發(fā)生過的重大事件,也不會遺漏有關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生活的每一次變遷。所以,在他的書里會出現(xiàn)古希臘哲學,也會提到詹姆斯·邦德,會討論傳統(tǒng)制造業(yè),也會關注互聯(lián)網新經濟。注意,他的寫作是片斷的、凌散的、不成體系的(并不是說他的觀點不成系統(tǒng)),而且通篇充斥著被用于作證的事例、素材。所以,要知道托夫勒說了什么或想說什么,僅從平鋪直敘的文字表面是不太容易得到結論的,更多讀者將疲于應付托夫勒的”擺許多事實,講一個道理”。
以上感受同樣可以在托夫勒的新作《財富的革命》中獲得。在這本書里,托夫勒想證明:財富正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不僅是數量、形態(tài)上發(fā)生了變化,而且也是被創(chuàng)造、分配、流通、消耗、儲存和投資方式上的變化。此外,財富有形或者無形的程度必須要得到改變,知識資產將成為未來絕對主導的財富。為了使這個觀點更具說服力,托夫勒事無巨細地將21世紀前后10多年時間中發(fā)生的大事作為素材、案例娓娓道來:東京地鐵里邪教徒的毒氣殺人、多利羊的克隆成功、對克林頓總統(tǒng)的彈劾、人類染色體組的破解、為避免計算機千年蟲的發(fā)生而付出的種種努力、艾滋病、”非典”的肆虐、”9·11″恐怖襲擊、伊拉克戰(zhàn)爭、印度洋的海嘯、亞洲金融風暴、網絡產業(yè)的興起、金融市場的暴跌和復蘇、歐元的啟用、飛漲的石油價格、接連不斷的公司丑聞、美國財政和貿易的巨大赤字、中國的崛起……這些我們可通過互聯(lián)網、電視、廣播、報刊以及手機獲得的信息被托夫勒一并打包,然后加以編輯整合,收歸到”財富的革命”的主題之下。
如同托夫勒對未來趨勢的所有洞見是基于對真實世界的觀察,事實上,他的不少理論也是出自某些思想線索的繼承與發(fā)揚。例如,在書中,托夫勒對”知識社會””知識資產””知識工作者”等論題尤為關注,而這早在20世紀90年代,博依索特(M.Boisot)、彼得·德魯克等人就曾提出并給予系統(tǒng)闡述;托夫勒創(chuàng)設的”消費生產者”(Prosumer)的概念(書中譯為”產消合一者”)則是對斯蒂格勒(G.Stigler)和貝克爾(G.Becker)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消費者-生產者””勞動分工、協(xié)調分本與一般知識”問題的演化與改造;至于本書的核心詞匯”財富”,托夫勒給出的定義是:它指任何財產,或是共有或是獨有,并具有經濟學家們所謂的”用途”,它給我們提供了某種形式的安樂,還可以用于和其他形式的、能夠提供安樂的財富來交換–這顯然與貫穿了2000多年西方經濟學思想史的”幸?!薄眱r值””功利””效用”遙相呼應。
《財富的革命》正是基于這些思想脈絡完成的,而且,托夫勒堅信,”(這些思想)一旦被我們領悟了,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周圍正在迅猛發(fā)生的那些相互沖撞、似乎毫無意義的變化和沖突”。于是當更多人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危機和社會變遷而無所適從時,托夫勒卻透過它,發(fā)現(xiàn)了更深層次的并與財富相關的三個基本原理(這也正是全書的核心內容)。
一是時間原理,也就是財富產生機制與財富本身的”失同步化”現(xiàn)象。按照托夫勒的解釋,是由于”超高速發(fā)展仍在繼續(xù),由于時間正在變得非規(guī)則化,由于生產力與時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少,而每個時間的間隔都將比上一個時間間隔更有價值,由于人類能夠測量、探索或控制越來越短的時間段和越來越長的時間段”。托夫勒的意思是說,掌握時間優(yōu)勢、最大化地利用時間將是決勝未來、創(chuàng)造財富的關鍵。
二是空間原理,這個不難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財富的流動性越來越快,流動面越來越廣,這使得地理空間概念變得可有可無,今后,”距離不再是問題”。
三是知識原理,也就是非對抗性的知識的運用可以影響我們獲取和分配財富。這里的”非對抗性”是相對于《權力的轉移》中托夫勒視知識為”權力最高品質之源”而言的。在當時的語境下,知識(或是信息)更多是被用作權力的爭奪、地位的角逐,而在《財富的革命》里,知識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而且將成為未來財富創(chuàng)造體系的主體。
與”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相匹配的則是”消費生產者”趨勢的到來。根據托夫勒的定義,”消費生產者”是指那些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滿足而不是為了銷售或者交換而創(chuàng)造產品、服務或者經驗的人。(《第三次浪潮》)”不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集體,只要我們既生產又消費我們自己的產品時,我們就是在進行’產消合一’?!鄙钪校絹碓蕉鄰S家把部分生產過程或服務環(huán)節(jié)交由消費者完成,而且還對這種”代勞”的行為收費,該商業(yè)模式就是”消費生產者”的最直觀體現(xiàn)。雖然,它有點類似于DIY(自己動手),但它恰恰是”知識社會”和”體驗經濟”中的核心理念。對此,托夫勒曾滿懷信心、毫不隱諱地寫道:”產消合一者是即將到來的經濟中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p>
書的后半部分,身為未來學巨擘的托夫勒照例用”財富三大原理”(時間、空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出路進行了展望?;蛟S是延續(xù)了其成名作《未來的沖擊》的悲觀主義情緒,托夫勒始終認為人類心理深層結構難以適應不斷加速的創(chuàng)新而迅速變化的生存環(huán)境,并因此導致一次總體性的危機。所以,托夫勒對進行中的”第三次浪潮”(即”服務業(yè)時代”)隱約表示出一種憂郁和不安?!彪S著明天的經濟和社會初現(xiàn)端倪,我們所有的人都面臨著一次最瘋狂、速度最快的旅行,而這次旅行所駛向的未來是任何前輩們都沒有經歷過和想象過的?!?/p>
托夫勒自言不是預言家,因為未來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未來有太多的不可預測。但是托夫勒也給了我們一種確信:財富的革命一觸即發(fā)或已經爆發(fā),那將會是以知識為基礎,并融合社會體系、文化體系、宗教體系、政治體系甚至更多體系的宏大架構。財富的革命性變化將繼續(xù)其不可阻擋的步伐,托夫勒期待的”奇妙無比”的21世紀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