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部門制定一套績效考核制度需要明確該部門在組織中的角色。對于各個部門來說,該制度會彼此不同,除非它們都在執(zhí)行本質相同的任務,或者它們的預期目標相同。一個部門內(nèi)的制度需要保持一貫性,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制度需要彼此相同。所有的績效預期不會都是相同的,但是每個人都想知道衡量自身的標準是什么。還有比衡量目標的完成更為簡單直接的方法嗎?當然,這意味著目標必須被明確設定并且被組織所支持,同時也意味著組織必須為此提供充足的資源。
為任何部門制定績效考核制度的任何方法都必須考慮該部門的目的、該部門在組織內(nèi)的位置,以及其預期。對比各種制度中有關處理訂單票據(jù)的條目和有關研究開發(fā)的條目,為從事常規(guī)工作的人制定的制度與為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人制定的制度大不相同。銷售小組和市場小組的制度會有很大不同,制造小組與設計小組的制度也彼此不同,學術界和政界的制度也不相同,但是這些制度都必須注重于可以衡量的結果,而非行為。
一個部門越靠近組織的上層,其在實現(xiàn)組織目標中的責任就越大。例如一名采購經(jīng)理對績效的影響比負責宣傳一種主打新產(chǎn)品的經(jīng)理要小。任何組織機構中,設備管理員對績效的影響要小于對裝備某種新信息系統(tǒng)契約協(xié)議作最后決策的管理人員。一名時尚產(chǎn)品銷售門店的經(jīng)理對績效的影響小于該組織的營銷經(jīng)理。對部門的預期會隨著該部門在組織金字塔中位置的上升而上升,同時組織對該部門的智力要求也會增加。
不論是何種組織的管理人員,他們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管理人際關系。他們往往搖擺于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對人際關系毫不敏感,另一端則是為所有的不作為找理由。作為一個團隊,工程師往往容易忽視建立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不過,我們可以依據(jù)各種標準,將會計師、律師和管理人員劃入這一群體中。任何組織中都不乏死板僵化的管理人員,他們只注重于技術的嚴謹,卻不知道要實現(xiàn)部門目標光靠嚴謹和秩序還遠遠不夠。僵化的思維過程如果與缺乏對人性化管理的認識結合在一起,就會對組織管理的靈活性造成阻礙。
而在另一方面,我們中國也不乏“好好先生”,他們總是忽視組織的績效預期,他們能為任何的不作為找到理由。在解決人際關系問題中,他們喜歡回避任何類型的異議,勝過促進非個人的意識分歧。這些人成為組織中的問題所在,他們帶來的麻煩需要其他人額外花費時間處理。這兩種類型的人都可以加以改變而變得行事有效:那些對人際關系不敏感的人要了解人的行為對績效的影響,而那些總是為不作為找理由的人則要意識到,在實施那些未證實的或存有疑問的政策、程序和行動前,實現(xiàn)組織目標是擺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