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斯成爾·馬爾茨(Maxwell Maltz)寫過一本偉大的書,名叫《心理網絡磁場》(Psycho Cybernetics),書里用更加科學的方式解釋了為什么一個人會成為自己所想的人。單從書名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答案——psycho的意思是大腦,cybernetics是一個希臘語單詞,意思是一個站在船尾的舵手。馬爾茲解釋道,人的潛意識就像是一個自動化、不會思考的目標搜尋機器,每當你向自己的潛意識傳達一個目標的時候,潛意識就會把它當成一個確定的目標,這時你的意識就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這一目標。
如果你經常打高爾夫,相信你就會明白這個道理。當你總是想著自己能夠擊球成功時,你的成功率就會大大提高。而如果你總是擔心球落到沙灘陷阱上,它就會像一塊磁鐵一樣把球吸過去。經驗豐富的高爾夫球手喜歡把打球變成一場心理戰(zhàn)。當一個人開始擊球時,另一個人就會說:“小心旁邊的水坑?!边@時對方的潛意識就會“聽到”水坑這兩個字,但它根本不知道這個目標是好是壞,一般來說,這時球進入水坑的概率會大大提高。每次進行演講之前,我都喜歡站在門口,歡迎人們走進會議室。我可以通過他們的反應來發(fā)現他們最關心的事情。而且我也必須承認,我的這一做法還會大大影響聽眾的心情??赡芩麄冏蛱靹倓傇谕饷鎱⒓优蓪?,此刻他們有些不大情愿來聽我的演講。如果不進行相應的調整,我的演講就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所有人都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我的演講就很難取得成功。但只要在門口說上一兩句話,我就可以改變整個房間的氛圍,讓聽眾更渴望聽到我的演講內容。
比如說我會問候對方:“上午過得還好嗎?”
他們會回答:“哦,感覺不是太好?!彼麄冊谠O想自己身體不太舒服,此時他們的潛意識就會開始主動設法實現他們的這一感覺。
“上午好!”
“哦,親愛的,等你到了我這個年齡的時候,你會發(fā)現每個上午都是美好的?!彼谙胂笞约豪夏陼r候的樣子。我們都會成為自己所想的人,無論你想的是好還是壞。
馬科斯威爾·馬爾茲本來是一位外科醫(yī)生,有一次他為一位在車禍中毀容的年輕女士進行一場面部整容手術,并從此對自我形象的力量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拆掉手術繃帶之后,他吃驚地發(fā)現手術的效果好極了,于是就自豪地把鏡子遞給這位女士。
“你看起來漂亮極了!”他告訴這位女士。
可讓馬爾茲大吃一驚的是,這位女士居然告訴他:“可是,醫(yī)生,我仍然感覺自己很難看。”
就在那時,他突然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在鏡子里看到的遠不如我們大腦中的想象那么強大。他知道,現實并不會像人們的感受那樣變化。馬爾茲的理論不僅說明了為什么某些外表美麗的人內心感覺非常丑陋,而且還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億萬富翁會感覺自己錢不夠多,總是拼命想要賺更多錢。雖然實際上已經很成功了,但在內心深處,他們感覺自己還是非常貧窮。
讓人感到吃驚的是,我們的自我形象經常是跟現實相反的。由此可見,我們的自我形象在我們的大腦中是多么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