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1年前成立以來,財捷公司(Intuit )就富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創(chuàng)造出像是Quicken、TurboTax、QuickBooks等等各種個人金融稅務產品。
財捷公司向來以注重客戶聞名,而這在軟件公司來說相當獨特。財捷實驗室育成中心(Intuit Labs Incubator)副主任休?摩拉奇(Hugh Molotsi)表示,在公司早期(1990年代),創(chuàng)辦人史考特?庫克(Scott Cook)就會教導員工要觀察客戶,找出客戶生活中真正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財捷設有「使用性實驗室」(usability lab),客戶在此試用產品,而員工就能觀察是否有問題;另有「跟我回家」(Follow Me Home),員工會觀察客戶工作和在家時的情形。此外,財捷每年還會進行大規(guī)模調查,收集客戶意見想法。
然而,隨著財捷逐漸成長,各種非正式作風和創(chuàng)業(yè)概念也漸漸轉為徒具形式和官僚習氣。原本的客戶為中心慢慢變成只是在抓問題,而不是真正聆聽回應客戶需求。換句話說,這種傳統(tǒng)拜訪客戶的作法,重點比較在于「解決」問題、而非「發(fā)現(xiàn)」;只是「修復」、而非「學習」。
正如Quick Books的副總裁及設計合伙人蘇珊?裴里肯(Suzanne Pellican)告訴我們的:「我們的成長絕大多數都來自于口碑,而如果只是修復問題,并無法引起客戶的熱情,不夠讓他們愿意推薦我們,不足以超越客戶對我們的期望。而且,這顯示在我們的凈推薦值(Net Promoter Score)上,就是毫無起色」。
這些議題最后促成了「梅林」(Merlin)方案,希望能簡化元件導向產品的制作。但經過3年努力,這項方案幾次無法達到目標,只能黯然退場。然而,這已經足以讓財捷發(fā)現(xiàn)自己偏離了過去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特色,于是開始投入一項新的文化及營運改造方案,稱為「愉悅設計」(Design for Delight, D4D),了解到「財捷必須不只是滿足客戶需求,更要進一步令客戶愉悅」?!赣鋹傇O計」有3大原則:
1.深入感受客戶:和客戶融為一體,要比客戶更了解客戶。而為了要真正了解對他們重要的事,就必須仔細觀察、與他們談話,并且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
2.過程由大到小:在下決定之前,先列出所有選項。正因為可能的答案很多,所以想找到一個絕佳點子之前,就該先想出很多待選點子。通常,最早想到的點子都不會是最好的。
3.與客戶進行快速實驗:要早一點、快一點得到客戶的反饋意見,以了解各個選項的優(yōu)劣。與其相信自己的猜測評估,不如好好觀察客戶試用產品原型時的情形,從嘗試錯誤中學習。
運用這些原則,財捷開始讓設計思考深入其文化及運作當中。為了作到這一點,他們培訓及布署了200位的「創(chuàng)新催化師」(Innovation Catalyst),與各個業(yè)務單位結合在一起,開設主持許多浸入式的體驗工作坊,也將設計思考加入他們的領導培訓課程中。
蘇珊?裴里肯還表示:
「愉悅設計」(D4D)是公司的核心能力。我們知道這可能得花上7年培養(yǎng),才能讓這些事深入公司的DNA里,而我們也做了投資,確保員工會確實加以運用。舉例來說,員工必須先練習D4D(也就是我們的設計思考)6-10次,才能真正開始運用到日常工作上。之所以如此堅持,是因為我們的抱負是要改善客戶的財務生活,而這也代表永遠需要繼續(xù)努力。甚至在已經看到員工工作方式有所改變、部分客戶反饋也有成效之后,我們還是會繼續(xù)培養(yǎng)這種能力,希望能看到足以令我們自豪、使客戶鐘愛的更佳產品。
在文化轉型的這些年間,財捷一直有領導高層的支持。他們除了持續(xù)追蹤儀表板報告以了解客戶滿意度,也會以身作則,展現(xiàn)對客戶的看重。舉例來說,財捷的執(zhí)行長布萊德.史密斯(BradSmith)曾巡回造訪15個公司據點、報告公司現(xiàn)況,而每到一處,最先拜會的都是客戶,再來是員工,最后才是領導團隊。
財捷公司的做法大幅改善了和客戶間的連結,開創(chuàng)了多年期的文化轉型,讓「使客戶愉悅」這件事重新回到公司的DNA中。而隨著業(yè)務逐漸更為以客戶為中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今日財捷為改善客戶服務所做出的努力將會轉化為競爭上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