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培訓
管理培訓_*_ |信匯中正領導力

致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公開信

當前位置:
致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公開信

庫克先生你好,

我曾于最近在一篇博客文章當中,批評了卡爾.伊坎(Carl Icahn)向蘋果公司提出加強股票回購的呼吁。在你的領導下,蘋果在公開市場已經投入510億美元執(zhí)行股票回購(包括加速回購計劃),而我希望這封信能夠更清楚解釋,為何這不論對蘋果、或是對美國而言,都是把資源用錯了地方。

我手中并未持有蘋果股票,所以并不像伊坎先生是以股東身分寫信給你。另外,我雖然是蘋果產品的滿意顧客,但這封信并不是以這個身份向你喊話。我是學術圈里的經濟學家,深入研究高科技公司和產業(yè)之后得出一項結論:股票回購這種做法,正在侵蝕美國未來經濟榮景的基礎。

許多證據(jù)顯示,正是因為股票回購,讓美國的財富在過去二十幾年間大量集中到最頂層的人士手中,并使得中產階級萎縮消失。

我在一年前與人合著的〈蘋果轉變中的商業(yè)模式〉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蘋果上一次執(zhí)行大規(guī)模股票回購的結果很糟。前CEO史考利(Sculley)在任期間,蘋果從1986到1993年投入18億美元執(zhí)行股票回購(占凈利的67%),并發(fā)出3.28億美元的股息(占凈利的12%)。在1993年,雖然蘋果的獲利從5.3億美元大跌到只剩8,700萬美元,卻仍然投入2.73億美元執(zhí)行股票回購、并發(fā)出5,600萬美元的股息,結果就是蘋果在1994年不得不發(fā)行了總值2.97億美元的長期債券。次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95作業(yè)系統(tǒng),讓Mac長期以來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優(yōu)勢不再。蘋果在1996年虧損8.16億美元,被迫發(fā)行6.46億美元的垃圾債券,甚至在1997年還得發(fā)行優(yōu)先股給微軟,以取得1.5億美元的資金。

幸好,喬布斯在1997年回到了蘋果。他并沒有完全取消股票回購:1999年,蘋果仍然宣布了5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其中有2.17億美元最后確實執(zhí)行,多半在1999-2000年間執(zhí)行。然而,蘋果的獲利從2004到2011年翻升數(shù)倍,顯然所謂的股東「資本報酬」并非喬布斯先生的重點。

庫克先生你對股東報酬顯然想法不同。請容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這這些股東之前從未提供資本給蘋果,蘋果要如何回饋「報酬」給他們呢?我在之前的一篇部落文中曾指出,蘋果唯一曾在公開股票市場上募集的資金,就是1980年股票首次公開發(fā)行時取得的9,700萬美元(相當于目前的2.74億美元)。

我知道,美國各商學院的財務教授都會告訴所有的MBA和高級主管,為了提升經濟效率,公司應該「讓股東價值最大化」。但我并不同意這個優(yōu)先順序。所謂股東價值最大化,背后其實有個錯誤的假設:誤以為股票上市公司的所有參與者當中,唯有公眾股東必須冒著投資但無法取得報酬的風險,因此一旦公司有獲利,就只有他們有權分享。然而,其中還有兩群很重要的人,同樣也對公司有所投資、但不保證能獲得報酬。

1. 納稅人:納稅人透過兩種方式,定期提供生產性的資源給各家企業(yè),但納稅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報酬;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有許多政府機構用納稅人的錢,提供經費來建設實體的基礎設施,另一個管道就是整個國家的知識基礎。透過稅務制度,企業(yè)從這些基礎建設投資創(chuàng)造的利益,以納稅的形式回報給政府,但因為稅務法規(guī)會改變,因此納稅人的投資報酬并沒有絕對的保證。

2. 員工:員工付出技能及心力為公司工作,固定向公司提供生產貢獻,他們付出心力的程度,往往超過領取目前薪資所需付出的程度;而且,他們這么做也無法保證一定會得到報酬。我想庫克先生你一定很清楚,每天準時打卡上下班只為領到薪水的員工,在生產力的表現(xiàn)上,是多么不同于認真學習如何作出有生產力貢獻的員工,后者努力工作以打造自己的職涯,并且因此而能夠在未來獲得工作上的報酬,且開心退休。然而,他們的職涯和報酬并沒有得到保證。

所謂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諷刺之處在于,絕大多數(shù)的公眾股東,根本從未投資于打造公司在創(chuàng)造價值方面的能力。蘋果正是這樣的例子,而且這并非特例,而是常態(tài)。像是卡爾.伊坎這樣的公眾股東,并未真正投資于蘋果的各項生產性能力,他們買賣公司發(fā)行的流通股,只是希望股價上漲而已。而按照股東價值最大化的邏輯,公司高層最能滿足這種希望的方式,就是執(zhí)行大規(guī)模的股票回購。

你在2013年5月21日對國會提出的證詞中,談到蘋果的稅務做法,你說:「蘋果的成功故事可以歸結為一個詞:創(chuàng)新」。這點我同意,但請你思考一下,究竟公眾股東和回購股票,和蘋果的創(chuàng)新有什么關聯(lián)?

以下提出幾點建議,讓蘋果既能運用獲利來支持創(chuàng)新,同時也對美國經濟的永續(xù)繁榮貢獻一份力。

員工教育。請?zhí)O果加強支持員工的教育,包括在蘋果專賣店里工作的那些聰明的年輕人。我知道蘋果會提供「符合條件的員工」每人每年5,000美元的教育津貼,這是很好的做法,但美國高等教育的費用十分昂貴,因而仍有不足(一門課的學費就可能高達5,000美元)。如果蘋果能把教育津貼的金額提高為四倍,達到兩萬美元,(也許除了用于學費之外,若有剩余,也可鼓勵員工用剩下的錢去進修更多課程),我估計每年會需要多花6億美元,但這只是蘋果2014會計年度到目前為止提報要進行股票回購金額的2.1%而已。教育津貼計劃增加經費,不僅是對蘋果未來的絕佳投資,也是對重要員工職涯的投資。只要放棄股票回購,就能有充裕的經費進行其他有建設性的計劃,以獎勵員工對公司的付出。

員工激勵措施。采用按績效敘薪,可以鼓勵員工將技能及心力投注在創(chuàng)新上。蘋果表示,股票回購可以避免員工行使股票選擇權或入股分紅造成的股權稀釋,但股票回購的這種作用在經濟上的邏輯何在?各種以股票為基礎的薪酬方案,都是為了激勵員工現(xiàn)在工作更努力、更好,以生產出具競爭力的產品,好讓公司在未來創(chuàng)造更高的報酬。因此,高階主管不該把公司現(xiàn)金拿來推升公司當下的每股盈余(EPS),而應該耐心等候這些以股票為基礎的激勵措施能夠促進員工創(chuàng)新,以帶來更高的盈余。到那個時候,員工就能用更高的股價來行使選擇權,或者取得股票獎勵,而公司也能用提高的盈余來投資進行下一輪的創(chuàng)新。在這種良性循環(huán)當中,股票回購根本就沒有作用。

社會投資。你在國會為蘋果的稅務辯護時,曾說:「我們付了應付的所有稅額,一塊錢都沒有少。」但對于國家來說,重點在于各級政府是否有足夠的稅收,足以投資國家繁榮發(fā)展所需的各種基礎建設及知識,以維持國家蓬勃發(fā)展所需。在過去這十年,美國規(guī)模最大的幾間公司在股票回購上浪擲約4兆美元,但美國對于基礎建設和知識上的各項需求,卻無力支應,或是更加深了政府債務。我們需要像你這樣的執(zhí)行長率先展現(xiàn)負責的公民應有的作為,提出為下一代應該進行哪些社會投資。在這么做的時候,各個執(zhí)行長也認可了,自己的公司從過去的社會投資當中受惠許多。

社會創(chuàng)新。如果說蘋果的成功來自創(chuàng)新,我們就需要盡所有可能將這種創(chuàng)新傳播到社會每個角落,讓人人都得益。就算美國已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仍然有嚴重的氣候變遷、身心障礙、歧視、疾病、污染、貧窮及暴力問題。要開始解決這些棘手難題,美國需要的不只是蘋果的錢,還需要蘋果的各種專業(yè),以及全國其他大公司的組織創(chuàng)意、科技能力及財力。沒錯,蘋果在供應鏈和其他幾個領域,已經推出幾項永續(xù)性的行動方案,但蘋果真正能做的遠過這些。蘋果有知識、也有力量,可以貢獻心力來協(xié)助解決社會的種種沉疴,但卻在股票回購上白白浪費數(shù)百億美元,實在是錯誤的選擇。

我想你也會認同,我提出的這些建議并不違背蘋果以創(chuàng)意為主的商業(yè)模式,但相較之下,伊坎先生的立場卻是與這種模式剛好相反。他給你的公開信寫著:「我們的價值分析師告訴我們,蘋果今天的交易價應該是每股203美元。我們相信這與目前市價的落差,反映出蘋果的價值遭低估,而這種不正常情形很快就會消失?!?/p>

庫克先生,我希望你了解,有些人一心只想從社會中榨取價值,只有在讓這些榨取價值的人為所欲為的情形下,伊坎這種計算價值的方式才會成真。

你和蘋果的董事會能夠決定,是否要讓那些人真的從社會榨取價值,而諸位的決定所影響的范圍,絕對遠遠超出蘋果本身。如果你以身作則,就能扮演重要角色,決定美國企業(yè)界究竟是要繼續(xù)執(zhí)著于向股票市場傾斜,沉淪到底,或是能讓我們國家把獲利轉化為榮景,持續(xù)在創(chuàng)新及照顧全民的方面邁進,向上提升。

順頌商祺

威廉.拉佐尼克

成就高成效,實現(xiàn)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訓教材限時特惠! 立即購買 PURCHASE NOW